长期潜在增长率 - 洪灝
中国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,不可能永不停歇地高速增长,否则全球经济就只剩中国一国了。

我在彭博的专访里,关于中国2-3%的长期潜在增长率讨论又触动了许多五毛。其实道理很简单:
- 劳动者人均资本积累已接近经合组织成员国,资本投资边际回报开始下降;
- 城镇化減速,放缓劳动生产率改善和资本积累:
- 生育率1.12,远低于自然补充率2.1;今年人口将开始负增长;
- 老龄化社会,劳动生产率增长困难;2009-18劳动生产率增速年均0.7%,远低于前十年;
- 东西方脱钩、技术封锁压制综合劳动生产率;技术转移曾帮助每年提高生产率2%;
- 日韩当时发展到了中国今天的水平,接下来10年年均2%增长。
上述每一个经济增长因子都偏下行,甚至萎缩。看看十年国债现在的水平:2.8%。今年上半年,房地产、消费疲软,出口、基建强劲,而货币和财政政策宽松,但经济增速2.5%。今年的这组数据显示,没有了房地产中国经济的实际增速。疫情虽然影响消费,却没有影响出口生产。因此,疫情对于信心的干扰更甚,房地产赢弱以及连锁反应才更是关键。

均值回归是统计学里的重要定律之一。很简单:中国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,不可能永不停歇地高速增长,否则全球经济就只剩中国一国了。在均值回归定律前却不能正视未来增长放缓的情景,其实也就是否定了中国经济这么多年来的成长和现在庞大的体量。这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。
出路在哪里?
我在彭博的专访里提到了,虽然经济增长有很多不确定性,路径依然不清晰,但新能源产业、半导体和农业很有希望,也是国家竞争战略,但需要时间。预测,就是要给出合理的情景和路径,以及发生的可能性。采访时间篇幅有限,我们只讨论了可能性最大(>50%)的情景。
“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,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起决定性的作用”。也就是说,市场未来的走势个人无法决定。个人只是市场参与者之一,只为市场定价提供一些意见。仅此而已。
五毛经常犯的错误,就是看到客观分析意见就马上贴标签说是“恶意唱空”。这种“有罪推论”的行为其实否认了市场的作用和地位,更有违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论述。有不同的意见和声音,才成为市场。只有一种意见声音,那叫命令。
文章转载自@Hao HONG 洪灝, CFA | 彭博专访链接
关于长期潜在增长率。
— Hao HONG 洪灝, CFA (@HAOHONG_CFA) August 9, 2022
彭博专访链接:https://t.co/AXuyoMJsy1 pic.twitter.com/mjJjFfDnSv
推荐内容:
我们的Youtube频道 | Bilibili频道
声明:
本内容不做为投资建议,查看网站免责申明。
Comments ()